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

從實體到虛擬,從硬碟到記憶體


從實體到虛擬,從硬碟到記憶體

即使是不同領域的技術發展,合起來看則令人深刻感受到技術變革之劇烈,如:隨著虛擬化的應用越來越深,VMware虛擬化環境的資料備份還原的方式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。

本期有幾則報導,雖然談的是不同領域的技術發展,但合起來看則令人深刻感受到技術變革之劇烈。

封面故事探討的是VMware虛擬化環境的資料備份還原,隨著虛擬化的應用越來越深,資料備份還原的方式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。

先不就技術來探討,光是觀察備份軟體這個業界的生態,就能看到與過去不一樣的景象。備份軟體這個產業其實相對穩定,主要的競爭者在過去這幾年都沒什麼改變,雖然其中亦有一些新興儲存技術問市,像是VTL(虛擬磁帶櫃),但是這些並無法完全取代原本的備份軟體,所以幾個主要備份軟體廠商的地位絲毫不受動搖。

然而在虛擬化應用興起之後,備份軟體市場也跟著興盛起來,一下子就多了好幾家新創的備份軟體公司。這些新公司皆打著針對虛擬化環境所設計,一旦企業的IT環境絕大多數都轉移到虛擬化環境,那麼這種新的備份軟體,說不定就有機會取代目前主流的備份軟體。當然,主宰市場多年的老廠牌,才不會坐以待斃,對於虛擬化環境資料保護的特性也做了許多創新的設計。

新興的備份軟體廠商之所以有機會趁隙而入,當然是虛擬化的備份與過去有所不同。但是,虛擬化也風行好幾年了,為何最近大家才開始大談虛擬環境的備份呢?因為隨著虛擬化越用越多,備份就開始成為大問題了。

虛擬化的最大賣點,就是把好幾個伺服器整併至同一臺實體伺服器,整併的數量越多,當然效益就越高。一開始,大家敢整併的伺服器數量不多,因此傳統的備份方式就能解決,然而隨著虛擬機器越來越多,以傳統方式在每臺虛擬機器安裝代理程式的作法,開始顯得吃力。當備份時間一到,所有虛擬機器都開始執行備份時,不僅會占用處理器運算資源,甚至資料I/O的負荷也會大到系統無法應付,以至於可能無法在預定時間內完成備份。

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,於是有了從Hypervisor層級來處理備份的作法,自此,虛擬化環境的備份運作方式,就與我們過去多年來對於備份的認知截然不同了。

另一篇新聞則報導,首款4TB硬碟問市了。想當初硬碟要突破1TB的門檻是多麼不容易,而今4TB硬碟可是1臺抵4臺。但是,即使硬碟容量有大突破,也解決不了另一種企業的問題,他們已經從硬碟轉向記憶體了。

元富證券在去年底開始導入記憶體式資料庫,把資料庫從硬碟搬到記憶體,加快交易處理速度,以因應明年即將到來的證券業毫秒交易挑戰。

證券個股交易將從2013年開始,由目前的每20秒撮合一次交易,改為即時撮合。這20秒的差別看起來可能不大,但個股交易預計從今年開始分三階段調整,先從20秒縮短到15秒、再降至10秒,最後就是明年1月開始實施即時交易,可以想見這其中的挑戰之大。

對證券業而言,即時交易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,但要在即時交易的條件下進行風險控管,挑戰就大了。例如為了確保客戶有足夠的保證金,系統必須先「洗價」,以免券商承受損失。當交易改為即時,若無法快速精算,在價格上下變動之間,就得冒著極大的風險。因為這樣的需求,他們就必須從硬碟走向記憶體。

另外,還有一則新聞報導剛曝光的Android手機安全問題。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攻擊手法,駭客可利用簡訊來控制被駭手機,可以控制手機側錄通話、環境聲音,或是擷取手機的影像、傳送GPS定位資訊。這聽起來就像是007諜報電影的場景,看來我們對於資安的認知,也必須從病毒轉為是間諜戰了。 (吳其勳/iThome電腦報周刊總編輯)

轉載自《iThom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