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

從分散式進化到集中式架構的無線網路管理技術


從分散式進化到集中式架構的無線網路管理技術

傳統分散式無線網路架構下,單臺AP(Access Point)就具備多種網管功能,包括各種加密技術、網管政策等,通通在單臺基地臺內就可設定。但這種Fat AP的缺點是,隨著企業Wi-Fi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逐漸擴張,AP的布建數量勢必也得逐漸增加,網管人員就必需分開設定每一臺AP的網管政策,管理負擔相對較重。

因此,各家網通設備廠商開始提倡集中化的無線網路架構,透過無線網路控制器,搭配僅保有訊號發送功能的Thin AP,集中派送各種管理政策,包括802.1x、WEP、WPA、WPA2等資料加密機制,網管人員不用分散至各臺AP設定,由控制器就可集中發布派送。

集中式的無線網路架構第一個解決的就是基地臺之間的漫遊(Roaming)問題,在舊有分散式架構下,當使用者切換至另一臺AP訊號涵蓋範圍內,連網設備就必需重新取得IP位址,因而就會發生斷線的問題。而在集中式架構下,IP位址由無線網路控制器統一派送,因此即使使用者在不同AP之間移動,控制器不需重新派送IP位址,使用者也能持續保持連網狀態。

此外,透過控制器的網管功能,管理者也能清楚察看每臺Thin AP的訊號發送狀態,如果訊號斷訊或發生異常,網管軟體也會發出預警,讓管理人員即時察看。若有某一臺Thin AP故障,多數網管軟體也可動態加大其他AP的發送功率,以補足Wi-Fi訊號的空缺覆蓋範圍。

當集中化控管後,無線網路控制器甚至可分流無線網路的使用族群。控制器可與後端身分認證伺服器結合,並設定使用群組的帳號密碼,當控制器偵測為訪客帳號密碼時,就可立即將使用者重導向到外部網路,而不能連線內部網路。

集中化架構的無線網相較於分散式架構,其實就是增加中央統一派送的機制。但因為集中化的無線網路架構,建置成本較傳統分散式架構來得貴,因此企業可視內部使用狀況,在使用範圍較小的分公司、一般小型辦公室內,仍可考慮布置Fat AP基地臺,而針對大範圍布建時,再利用集中化架構管理。

常見3大行動通訊技術特性比較
臺灣現有常見的行動通訊技術包括了3G/3.5G、WiMax、Wi-Fi三種。三項技術所採用的技術和傳輸標準都有所不同,因而在傳輸頻寬、傳輸距離上,也有不同的表現。企業需依照使用環境的不同,來選用適當的通訊技術。

其中Wi-Fi無線網路在三項行動通訊技術中,傳輸頻寬最高,但相對的傳輸距離也最短,適用於區域範圍內的定點高流量傳輸。WiMax技術則相對發展較晚,臺灣至2007年才開放業者取得營業執照。WiMax在高速移動的環境下中,傳輸頻寬仍約可達100Mbps,適用於高鐵、火車、公車等高移動性的傳輸環境。但安源通訊業務暨產品行銷部副總經理張聖也強調,現有市場支援WiMax的裝置較少,因而也限制了WiMax的使用。目前臺灣WiMax業者多將WiMax訊號轉發為Wi-Fi,供使用者裝置接收使用。

3G/3.5G與WiMax同屬於高移動性傳輸技術,傳輸頻寬較小。但張聖表示,臺灣因3G/3.5G的使用人數較多,故電信業者的基地臺布建覆蓋率較完整,可分散多人使用的負載,來補強單一基地臺傳輸頻寬不足的現象。

而近年來多家電信商除原有的3G通訊服務外,也相繼推出Wi-Fi無線網路服務,讓負荷漸趨飽和的3G流量,也能轉而負載於Wi-Fi無線網路上,供使用者在特定定點地區使用。



轉載自《iThom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